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建立扩频信号防混叠滤波、采样、量化与解扩输出关系的数学解析模型,推导得到解扩输出信噪比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与仿真表明,当量化位数大于等于4 bit,解扩得到总的信噪比损失可以分解为由量化引起的损失和滤波加采样引起损失的乘积,且量化器最优限幅系数只与量化位数相关;当量化位数小于4 bit时,信噪比损失在一定条件下可近似为量化损失和滤波加采样损失的乘积。当量化位数大于4 bit、滤波器带宽大于5倍码率、采样频率大于4倍码率时,再增大上述参数引起的信噪比损失波动小于0.05 dB,对解扩性能提升不明显。该结论可为实用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接收机前端离散化处理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高灵敏度空气采样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的性能、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并重点讨论了此系统在高大空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53.
本文论述一种利用 MZ—80B 微型计算机实现多采样速率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方案设计新颖,软件设计灵活,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通用性,对于舰炮武器系统及类似的火炮系统的实时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本文在分析高速数据采集电路的基础上,采用单片机技术,设计了一种通用性能好、分析频带宽的瞬态信号测试系统。该系统成功地解决了采样速度和频率分辩率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解决瞬态波形测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5.
本文用群论方法讨论了n级m序列完备递归采样值的存在条件,证明了对任意n级m序列,其完备递归采样值存在的充要条件是商群G=Z_p~*/H(其中p=2~n—1,Z_p~*={s|(s,p)=1},H={1,2,2~2,…,2~(n-1))为循环群。在完备递归采样值存在的条件下,求出了完备递归采样值的个数为n.φ(φ(2~n—1)/n)。最后给出了递归采样值的一个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56.
GJB179-86方案生成系统,涉及GJB179-86中17个表,近25万个基础数据,为尽量节省内存空间,提高程序运行速度,保证软件科学准确、实用方便,笔者在程序设计时,采用了数学公式化处理技术,本文还介绍了“曲线拟合”方法在方案检索程序中的应用,以及有关数表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7.
经典的采样定理建立了带限信号与其均匀采样值之间的联系。本文对采样定律作了三点补充 :1)给出在定理条件不满足时 ,由均匀采样值恢复的信号与原信号的误差表达式 ;2 )用简洁的方法分析了带通信号的均匀采样问题 ,得到了采样率应满足的条件 ;3)研究了一种特殊的非均匀采样情况 ,给出了采样率的可取范围以及由非均匀采样重构原信号的公式。这些都是对经典采样定理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58.
本文提出了m 序列递归采样的概念,研究并解决了素数周期m 序列的完备递归采样,对周期为合数的情况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分析一般工业产品计数抽样检验方法与外语单词专项测验的特点,发现二者本质相同。利用统计抽样方法不仅可以获得随机样本(试卷),排除某些主观干扰,同时还可以对受试方和考核方风险率进行评价和选择(按四个分级标准,给出了风险率不同的六组测验方案)。此法已为《大学英语词汇系统软件》采用.  相似文献   
60.
Counter-insurgency scholars have long been familiar with Sir Robert Thompson’s classic work Defeating Communist Insurgency, which combined analysis of the insurgencies in Malaya and Vietnam with advice for counter-insurgents that emphasised the drawn-out nature of insurgency and the importance of focusing on population security. While historians have called attention to his role with the British Advisory Mission in South Vietnam and his later criticism of the US counter-insurgency campaign in Vietnam in his various books, less has been written about his subsequent role as a pacification advisor to the Nixon administr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ompson’s relationship with Kissinger and Nixon and his views on the war in Vietnam from 1969 to 1974. An examination of Thompson’s thinking on Vietnam in the Nixon years reveals a theorist whose optimism on US prospects there was based on assumptions about elite and public patience for lengthy wars that were ultimately mispla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